中國汽車維修協會專家馮君:國外有一個一般的水平,購買整個的零件大概是在這個汽車價格的三倍左右。為什么?因為汽車的零部件,它跟組裝線狀態不一樣,組裝線是成批量地運輸、安裝的生產線,而配件它需要發到全國各地,它適度的價格高于生產線上的價格,是一種合理的狀態。
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,近期一些車企頻繁與相關部門溝通,希望能用主動降價的方式表現出良好的姿態,以避免反壟斷執法處罰,這可能是車企最近集中降價的主要原因。記者也致電發改委相關部門詢問都在調查哪些車企,何時會有處罰結果,但發改委并沒有透露更多細節,對于處罰結果的公布時間,對方表示,至少本周不會公布。
按照反壟斷法第四十六條規定:“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,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,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,沒收違法所得,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”。去年,包括大眾、寶馬、奔馳、捷豹路虎等車企在內的一大批外國車企,在中國市場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,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受到反壟斷處罰,車企無疑將交上一大筆罰金。對于帶來的影響,有業內人士坦言,一旦進口車的利潤受到影響,可能會導致在地方合資公司的發展。
汽車行業評論員賈新光認為,一旦進行處罰將同時涉及汽車零部件市場。不過即使進口車大降價,也不會使中國品牌汽車的市場狀況發生改變。
賈新光:如果要處理可能會有價格的下降,但是進口車的價格一般都在三十萬元以上,甚至上百萬元,國內汽車的價格都在十萬元以下,應該說這中間有很多的其他的車型,所以進口車降價對自主品牌汽車的影響不是太大。